竹类的基本形态特征和识别要点(1)

竹子是禾本科,竹亚科的植物。大部分的竹子地上部分发生木质化,地下部分由竹鞭相连接。竹鞭上有芽,芽出土称为笋(竹秆),未出土则为鞭。多年生草本植物,较少开花结实。

地下茎

地下茎可以分为

单轴散生——散生竹,母竹秆基上的侧芽只可以长成根状坚,即竹鞭。竹鞭细长,在地下能作长距离横走,具节和节间,节上有鳞片状退化叶和鞭根。每节通常有一枚鞭芽,交互排列,有的鞭芽抽长成新竹鞭,在土中蔓延生长,有的鞭芽发育成笋,出土长成新竹,其秆稀疏散生,形成成片竹林。竹类经营中称单轴型竹子为散生竹,如刚竹属(Phyllostachys) 。

单轴散生( 出自丁雨龙老师ppt

合轴丛生、合轴散生 ——丛生竹,由母竹秆基上的侧芽直接出土成笋,长成新竹,次年新竹秆基部的侧芽又发生下一代新竹,如此不断重复,形成由母竹和系列新竹的秆基和秆柄所构成的地下茎系统。这种类型的地下茎不具备能在地下无限横走的根状茎,但其秆柄在长度上有所差异。其中秆柄短缩、其所形成的新竹距离老竹很近,竹轩密集成丛,秆基堆集成群,具有这种形态特征的竹子,称为合轴丛生亚型,亦即通称的从生竹,如箣竹属(Bambusa)、慈竹属(Neosinocalamus)、牡竹属(Dendrocalamus)、箭竹属(Fargesia) 等。

母竹秆柄细长,形成假竹鞭,能在地中延伸一段距离(长可达50- 100cm),由假竹鞭先端的顶芽出土成竹,地面竹杆散生,称为合轴散生亚型,如玉山竹属(Yushania) 和梨竹属(Mloanma)等。

母竹杆基的芽既可萌发为具极短秆柄的顶芽出土成秆的小竹丛,也可萌发成延伸较长的秆柄而使地面秆散生的合轴混合型地下茎,使地面秆散生兼小丛生,如生于湿地或沼泽的空柄玉山竹(Yushania cava)。

此外,产于南美洲的瓜多竹(Guaduaangustifolia),在秆基的芽常萌发成为仅有秆柄延伸而无秆基和地上秆的生长,形成具有类似支柱根(prop root) 的不完全地下茎(incomplete rhizome),它起着支撑地上高大竹秆和复杂面庞大的枝叶系统的作用。

合轴散生(出自丁雨龙老师ppt)
合轴丛生(出自丁雨龙老师的ppt)

还有一种是复轴混生,母竹秆基上的侧芽既可长成细长的根状茎,在地中横走,并从竹鞭节上的侧芽抽算长成新竹,秆稀疏散生,又可以从母竹秆基的侧芽直接萌发成笋,长成密丛的竹秆。这种兼有单轴型和合轴型地下基特点的竹子称为复轴混生型竹类,如筇竹属(Qiongzhuea)、方竹属、苦竹属(Pleioblastus)等。

复轴混生(出自丁雨龙老师ppt)

单轴散生的“轴”和丛生竹的“轴不一样”,前者是真鞭,后者是假鞭。这个假鞭其实是竹蔸中的秆柄,上面不长根和芽。

有学者研究发现,由于竹字最初是由鞭上的芽发育而来,因此竹子地上部分(竹秆)有多少节,竹鞭就有多少节。 我们一般将竹蔸上的芽称为目。